English

提高教师心理学素养

2000-05-17 来源:光明日报 北京育才学校 罗燕梅 我有话说

长期以来,由于师范教育中心理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,继续教育中也很少重视心理学的训练,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考评大多局限于所教授的学科专业知识。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,致使许多教师缺少心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,既不能准确判断出学生心理方面的异常,也不能正确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科学地分析学生心理,解决心理问题。作为教师,应当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提高:

一、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

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,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,教师首先要增强自我适应能力,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。积极去适应教育制度和教材的变化,主动适应学生的变化,主动接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,如果没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,不具备自我适应能力,结果必然陷入不满、烦恼、抑郁,对一切都看不惯,也无法正确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,采取积极的对策。所以,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,更新观念,调整好自己的心理,适应学生、适应教材,适应社会。

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,工作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。教师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、心态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。如果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,烦躁、易怒、处理问题不理智,或者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,就会损伤学生的心理,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,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作风,养成不良的心态。

二、识别能力和沟通能力

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,经济条件、成长环境、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,他们的心理状态、心理素质也不尽相同。同样一种行为,在不同的学生身上,原因可能完全不同。教师要善于观察不同学生的特点,正确区分问题的原因。我曾遇见一个学生,常常因违反课堂纪律遭到老师训斥。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,发现这个学生并不是故意同老师作对,而是青春期心理躁动,控制不住自己。对于这类问题,用简单的批评或粗暴的训斥是无济于事的,而应当加以冷静的心理分析和引导。

要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,就必须能够和学生相互沟通,让学生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。今年12月2日北京新闻有一则报道,一个留级生因教师说他是傻瓜而精神分裂。在现实生活中,许多成天和学生生活在一起,为学生操心劳累的教师,并没有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人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。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。沟通不仅需要耐心、爱心,而且是一种能力。

三、引导能力和矫正能力

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同时,还必须具备引导学生心理和矫正不良心理的能力。首先,对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要善于提前预防。如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、正确对待分数,端正学习动机,增强适应能力和意志力,处理好同学关系、师生关系等等,防患于未然。其次,要注意不同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,加强重点观察。初三有一个学生在班上一直不起眼,成绩一直下降。经常干一些违反常规的事。通过几次交谈,他抱怨说同学都叫他的绰号,使他觉得被人小看,抬不起头来,因此时常暗自伤心,产生了孤独感。这类学生不是一个两个,对这类学生,要重点观察、分析。如果因孩子行为怪异就撒手不管或压制过度,就可能把孩子推向偏激、抑郁,甚至自暴自弃。严重的会对社会产生敌对情绪,或悲观厌世。再次,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正。通过心理激励法、心理控制法、心灵陶冶法、面谈咨询法,等等,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指导。前面提到的学生,就采取了多次面谈,老师帮他提出近期的目标,给以期待暗示,激励其自信,并给他提供展现能力的机会,效果很明显。最近,在“望杯”时事竞赛中获全区第一名。

据对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调查,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,小学生约13%,初中生约15%,高中生约19%,大学生约25%。这个比例数字还有上升的趋势。这些情况已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,在初一年级开设了心理学课程,个别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站。仅此还不够,应当在所有教师中加强心理学进修,使教师队伍的心理学修养和应用心理科学的能力有普遍提高。创造一代身心健康的学生,就是创造未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